突出实践导向,开启校园建设新思路
为学校优质管理提供支撑
主持人提示:学校管理要健全决策机制,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其中,“决策的科学化”就离不开详实精确的数据分析,而当下的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技术则为有效破解学校管理难题提供了技术支撑。
广东省台山市任远中学副校长陈泽宁:我校利用“互联网+”教育有效地解决了班级管理上的难题。今后,我校对教学管理这一方面正朝着以下的方向迈进:我们打算与科技公司共同建设一个教学平台,同时建立好手机客户端,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运用,学校和教师可以在教学平台上发布一些在线课程,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观看和学习;另外,还可以开发一个比较个性化的教学管理平台,通过这个教育管理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优化本校专业教学资源的建设,也让学生与老师能够有一个沟通的桥梁,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硬件设施,为师生互动交流和教学资源的开放与共享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硬件基础。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中心小学校长叶勇:2017年,我校承担了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重点课题《基于移动物联的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研究》子课题《基于物联网的生态物候观察教学活动设计与研究》,我们的研究方向是研究植物生长状态与环境之间规律性的关系。为此,我们搭建了一个400平方米的屋顶智慧生态教育平台,分成室内、室外两个区域。其中,室内设有6个花箱、智慧生态土培箱、智慧生态水培箱、室内微观察仪等;室外有14个花箱、室外微尺度气象站、室外微观察仪等。
与此同时,课题研究还得到了浙江工业大学和苏州市吴中区教育技术中心的多位专家、领导的支持。目前课题组辅导老师正带领学生,倡导“学中做”和“做中学”对气象和物候进行观察活动,并作好植物生理特征变化的专业化分析和记录。在实践过程中,将邀请高校专家来校指导,改进研究方案,取得实效。另外,在今年暑期,我们接到评选2018年镇优秀教育工作者通知,要求一周内完成推荐名单及相关材料。暑期教师集中开会有难度,于是大家都想到了用微信投票。为了保证投票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投票系统统一时间由分管领导负责组织投票,当天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了评选工作。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逸夫小学校长李月葵:随着学校信息化发展建设步伐的推进,在软硬件建设都足以从量变推动质变的前提下,我校乘着“互联网+”的东风,进入了一个有本校特色和思考深度的信息化建设高度,整合了校内信息技术力量和校外IT企业的应用软件开发优势,以合作共赢,共享版权的形式,用极低的代价实现了为学校教育信息化量身定制的应用系统。
比如,自主设计并已在学校稳定运行了10年之久的校园信息化管理平台,解决了校内各部门和各角色之间的信息沟通障碍,解决了学校和教师日常工作文档的安全存储和归档检索,还实现了学校各部门工作的申报、审核等优化和信息化管理,在学生整个小学阶段学习状态跟踪和分析上,该系统也有独特的优势。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开展和学区制工作的推进,目前我校已成功地将原平台的10年开发运行经验,推广到一个全新的学区制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在原有平台的基础上,更突出学区制的教育资源均衡和人、物流动管理,将本校成功的经验辐射和推广到本城区的其他兄弟学校,为青秀区真正落实城乡学校教育资源均衡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这套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还将以移动APP的形式延伸至家长、学生和社会,扩大学校教育的影响力,提高社会教育参与度,营造智能化、个性化教育的良好环境。
学校教学改革的一条新思路
主持人提示: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对学校办学思想、教育内容、教育过程、教育方法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也为教师的备课、教学、科研、继续教育创造了条件。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师昌绪学校校长高薇:在教学上,尝试深度学习。我校在每个教室安装了常态录播设备,教师上完课后,可以把课例发送到家长手机,家长就可以在学生放学后,给学生进行课例回放,教学重点难点可以反复看、多次听,教学资源可以重复利用,解决课堂教学时间不可逆的不足。我校深度学习比较成功的作法就是翻转课堂。我们要求理科教师在假期提前备课,把每节课堂重难点的讲解全部做成10分钟之内的微视频,在教学前供学生观看。等到上课的时候,课堂就由传统的讲授为主变成了以讨论为主。实际上,就是尽量利用信息技术把低层面的东西交给学生自学,然后课堂更多的是师生活动、生生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学生对学习的理解,提高了学习效率。